調查:抗疫期間近6成港人增磅 營養師推介健康外賣餐單

data_article_detail.is_new_Slide_show = True

疫情下時常在家抗疫,正好是兩口子比拼廚藝的好機會,結果廚藝改進的同時,肚子也跑出來了!一項調查發現,3成半人除正餐之外會以下廚為樂,女士最喜歡是焗蛋糕,此期間近6成受訪者表示抗疫期間增磅了。

香港永明金融21日發佈的「疫情下港人飲食習慣轉變」調查,發現不少香港人在疫情下靠食物獲取快樂,逾4成港人表示吃了更多零食,但41%卻表示完全沒有運動習慣,情況隨時引發健康風險。


調查訪問了916名年齡介乎 20至55歲的香港人,近6成人表示因為「留家抗疫太苦悶,食零食可令自己開心」。
調查顯示香港人5大最愛零食包括:

  • 薯片/蝦片(56%);每星期平均進食3.2次

  • 餅乾/曲奇餅(46%);每星期平均進食3.7次

  • 雪糕(39%);每星期平均進食2.7次

  • 朱古力(32%);每星期平均進食3.3次

  • 蛋糕(31%);每星期平均進食2.5次


  • 香港永明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市務及數碼策略總監馮婉欣表示:「健康是無價的,所以我們一直致力向普羅大眾推廣健康生活模式,鼓勵香港人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。是次調查有助我們全面探討疫情下港人的飲食習慣改變,期望再次提醒大眾重視健康以及積極建構健康生活。」


    另一方面,調查顯示超過7成香港人疫情期間有叫外賣,逾3成人因疫情比以往增加叫外賣次數,而最常叫的是炒粉麵飯(52%),其次是快餐(45%)和家庭小菜(44%)。另3成半人在此期間多了下廚,調查發現女士最喜歡焗蛋糕(38%),男士喜歡做中式點心(37%),平均一星期接近3次,由此可見,疫情下港人正餐以外大幅增加了食量,養成了一日多餐的習慣,當中達9成半人更表示日吃4至5餐。
    這種飲食習慣固然容易致肥,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,就是缺乏運動。調查結果發現僅8%受訪者每週運動量達150分鐘或以上,更有41%表示完全沒有運動習慣。
    在失衡飲食加上嚴重缺乏運動的雙重因素下,港人容易增磅,註冊營養師劉惠汶更表示有機會因此增加患糖尿病風險。依調查結果,如每星期進食三件蛋糕及三包中型薯片,一個月便攝取多逾6100千卡的熱量。以體重約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,每月需實際跑近11小時才能完全消耗。如沒有運動習慣,以上額外攝取的熱量有機會令體重每月上升近兩磅。自年初疫情爆發至今多個月推算,便有機會增重10磅以上。
    劉惠汶建議,在選擇外賣時也可以有一些較健康的菜式:


    早餐
  • 蕃茄鮮牛肉湯米粉

  • 豬潤湯通粉

  • 雪菜肉絲湯米粉


  • 午餐
  • 雞絲湯檬粉

  • 蕃茄海鮮湯意粉

  • 牛𦟌湯麵


  • 晚餐
  • 海南雞(去皮)配白飯

  • 燒春雞(去皮)配焗薯

  • 鹽燒鯖魚定食
  • 營養師的健康飲食貼士:
  • 加工肉類如火腿、腸仔及午餐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,長期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有機會影響體重及心血管健康,建議以新鮮食材如肉絲及肉片取替。

  • 以烚蛋或煎蛋代替炒蛋、多士走油減少油分吸收

  • 街外的湯粉麵一般含有較高鈉,建議盡量避免飲用湯底,同時攝取充足清水以排走體內多餘鈉質。長期攝取過多鈉質有機會影響血壓及容易出現水腫情況。

  • 肉類的皮層、腩位及近骨部位含有較多脂肪,建議盡量避免進食。可多選擇魚類及海鮮,不但含豐富蛋白質,同時其飽和脂肪含量較少。


  • 至於零食方面,可選擇一些較健康的零食,如原味果仁、無添加糖水果乾或凍乾(freeze-dried)水果片、高纖穀物棒、烤焗低脂薯片、鹽味爆谷。

    香港永明金融一直致力向普羅大眾推廣健康生活模式,今年更全方位開展不同工作,包括成立針對糖尿病前期人士的《掌糖人計劃》,更贊助發行兒童繪本《婆婆有古怪?!》,向小朋友推廣糖尿病教育,鼓勵兒童學習繪本中的婆婆根據營養標籤揀選有益食物,並建立對糖尿病的正確認識,從小實踐健康生活,邁向健康人生。


    了解更多:https://bit.ly/37y9oFC